张诚达道长简介,泰山碧霞祠主持张诚达道长

道讯
道讯
道讯
20
文章
0
评论
2020年12月24日16:52:44 评论 9,452

张诚达道长简介,泰山碧霞祠主持张诚达道长

张诚达道长,宁夏西吉县人,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玄裔弟子。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泰安市道教协会会长,泰山碧霞祠道观住持,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青联常委等职。

张诚达道长简历

1986年,于甘肃崆峒山出家入道;

1989年至1992年,先后在陕西楼观台、华山、武汉长春观等名山宫观参学;

1992年,来到泰山,于碧霞祠道观挂单常住;

1996年,出任泰山碧霞祠管理委员会成员;

2005年,当选泰山碧霞祠管委会副主任;

2007年,当选山东省道教协会副会长;

2007年,当选泰安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

2009年,带领泰山道众隆重举办了泰山碧霞祠建祠1000周年庆典;

2010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

2011年,当选泰山碧霞祠管委会主任、碧霞祠住持;

2011年10月,带领碧霞祠道众首次举行国庆祝国迎祥祈福法会,并作为泰山道教的一项传统法事保持下去;

2012年,获选为泰安市政协第十二届政协常委;同年,出任山东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2月,泰安市道教协会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当选为泰安市道教协会第二任会长;

2012年,提交政协提案《关于在泰山景区内推动和规范文明环保进香的建议》,获得市委市政府采纳。5月开始,泰山景区全面禁止高香进入;

2012年10月,率泰山碧霞祠经乐团赴湖北武当山参加清代以来道教规模“罗天大醮”法事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载誉而归并受到泰安市政府表彰;

2013年1月1日起,在泰山碧霞祠道观相继实行自愿购票和向信众香客免费提供环保香品制度;

2013年1月,当选为山东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

2014年1月,成立泰山道教经乐团;

2014年9月,带领泰安市道教协会成功举办全国第六届玄门讲经暨东岳论道活动;9月底至12月,参加由中央统战部举办的第九期“爱国宗教界人士研修班”。

2015年6月,当选中国道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副会长,道教养生委员会副主任。

2016年1月,山东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增补为省政协常委。

2017年12月,山东省道教第六次代表会议当选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

2018年1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9年12月,连任泰安市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

2020年11月,连任中国道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养生委员会主任。

张诚达道长治观理念

张诚达道长以弘扬泰山道教为己任,秉承全真理念,致力于在泰山打造原汁原味全真道场。

张诚达道长简介,泰山碧霞祠主持张诚达道长

入道30年来,自始至终牢记祖师垂训,谨遵道门清规,时刻不敢忘却保持全真道人的良好形象。自担任碧霞祠住持一职以来,大力加强道众管理,端正道风,使碧霞祠道众形象焕然一新,向信众展现全真道士风貌。

另外,大力提升道观经忏水平,成立泰山道教经乐团,在碧霞祠实行一天课诵三坛经范例,堪为全国罕见。在庙务管理上,着眼长远,果断去除商业化之风,2013年起实行取消门票和免费供香制度,向广大信众大开方便之门,利益众生,此举得到了政府各界及信教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第一,大力修缮场所。将道观收入投入到宫观修缮建设中去,两年时间,先后修缮了殿堂,改善了消防、用电基础设施,完成北堂屋、道协办公场所建设等工程,使宫观面貌从里到外都焕然一新。

第二,重塑道风道貌。在管理上,重整庙规庙纪,严肃清规戒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狠抓道风道貌建设,大幅改善和提升了泰山道众的整体形象。

第三,倡导纯正信仰。实行早午晚三坛功课诵经制度,营造浓厚宗教氛围,向信众树立虔诚信仰、正信正行的良好榜样。

第四,建设生态道观。实行免费赠香制度,向广大信众游人免费发放环保香品,有效改善了多烧香、烧高香的不良风气,使绿色环保敬香方式逐步深入人心。

第五,停止抽签、算命等活动,回归道教根本,清除庙内不良商业化之风,在贯彻落实中央十部委41号文件精神上做出表率。

第六,倡导文化立教。不断挖掘泰山道教文化内涵,成立泰山道教经乐团,举办全国性的第六届玄门讲经暨东岳论道活动,大幅提升了泰山道教文化规格和内涵。

张诚达道长:“打造原汁原味全真道场”理念

开门见山地说,要打造原汁原味的全真道场,就意味着现今宫观的不少做法需要改变,如改变适度商业化养庙的现状,而将庙观的功能转化到信仰立庙、修行立庙、文化立庙等更高层次上来。围绕打造“原汁原味的全真道场”这一理念,重拾全真道优秀传统,秉持全真道济世利人,尊道贵德的传教理念,从而在利物利人的基础上有所作为,这至少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做起。

展开

(一)倡导修行立身。在《庄子》中说:“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这是说古代有大德的人,首先在自己的身上把道德修养确立起来,然后才能去教化他人,自己的道德尚没有确立起来,又如何去教化他人。这说明立身首先要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得以确立。

(二)倡导正信立心。道教主张端正自己的信仰,固守本有的纯朴自然之性,反对虚伪和欺诈;主张坚守节操,不朝秦暮楚;主张以诚待人,不矫揉造作,不口是心非。这些都是道教持守正信的具体体现。所以,泰山碧霞祠要求从自身做起,实行早、午、晚三时诵经制度。

诵经礼忏本是出家人份内之事,更是道教祖师传承下来的修行法门。坚持每日诵满三坛仙经,是全真道住庙修行的必修功课,这有助于出家人坚固道心,纯正信仰。同时,坚持三时如法如仪诵经,还能更好的向信众游人展示道教优秀文化,以营造浓厚宗教氛围,促使信众渐生恭敬礼神之心、向道慕德之心,信仰也会进一步端正而坚定。

(三)倡导正本立己。在《黄帝四经》中说:“正者,事之根也。执道循理,必从本始。”又如在《意林》中说:“源静则流清,本正则末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只要弘道者能做到心思的端正,心中不存有不正的想法,他人也就不敢为非作歹了。“正”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持守大道遵循其理,也一定要从根本开始。《孟子.尽心上》说:“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大人”就是能端正自己而使外物也能随着端正的人。实际上,大人也就是有道的人或者说为圣人。圣人所行必正,因其所正,才能对他人有所影响而得正。这也给我们一种启示,弘道者想要求得他人为正为或行正行,首先自己需要从根本上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此以来,才能很好地引导他人行正弃非。

(四)倡导教育立人。《管子·权修》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做一年的打算、十年的打算或百年的打算是不同的,尤其是百年的打算,没有比培育人才更为重要的了。种谷是播种一次收获一次,种树是栽种一次获益十次,而培育人才则是培养一次而获益百次。如果能够培养人才并恰当地使用,做起事来就有神奇的效果。

(五)倡导文化立教。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博大精深,其道统源远流长,古往今来的历代祖师或高道大德为我们创作了大量内蕴深厚而义理丰富的文化典籍,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读经、学经、研经、解经、讲经,以当代社会视角来审视道教文化,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深入挖掘优秀文化加以弘扬,实现传统道教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道教的优秀文化受益于他人的同时,也使道教文化得以不断的完善。

(六)倡导规范立庙。所谓的规范立庙,就是让道观更加的规范化,如改变香火立庙的现状,倡导文明敬香、环保敬香的理念,率先在泰山碧霞祠道观内向广大信众游人免费发放环保香品。此举,一方面体现了庙观的善行、倡导了正信,一方面也对香客文明敬香、环保敬香作了一个积极的引导,这是建设生态道观的充分体现,更是规范立庙的具体实践。

另外,为切实贯彻中央十部委《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碧霞祠主张依靠平台劝化世人的不正当行为,而不是借助于那个平台大肆敛财,所以,坚决把不良的商业化风气从宫观中清除,就是要回归道教的根本,以纯正信仰,端正态度,纠正妄为,还出家人一个风清气正、信仰坚定的修行之地。

(七)倡导济世立德。《道德经》主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提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的思想主张。我们要秉承历代高道大德的慈悲济世精神,积极开展赈灾施爱、扶危济困、治病救人、心灵疏导等慈善活动,践行道教济世利人的传统美德,践行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古老道德,以体现价值。

(八)倡导和谐立道。道教所倡导的和谐思想,其目的在于使社会稳定,或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道教一贯的追求。在《吕祖无极宝忏经》中说:“劝孝于亲,劝忠于君,劝信于友,劝恤于贫,劝慈于物,劝和于邻。”对于和谐的方面,不论从个人、家庭、邻里之间,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应注重于和谐。和谐思想是道教所一贯追求的,也是泰山碧霞祠打造原汁原味道观自始至终所倡导的。只有道众与道众之间和谐,才能把和谐的理念传化给信教群众,使他人也能践行或持守和谐的思想。

张诚达道长:试论全真道观如何适应当代社会发展

引言

据史书记载,全真道在金末元初不论是从信众数量,还是道场规模,都达至鼎盛。丘处机祖师自称“千年以来,道门开辟,未有如今日之盛。”这在金元时期人们对此的描述中便足以证明全真道当时的盛况,如元好问称元初全真道“南际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城市,庐舍相望,什百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

展开

朱象先言:“近代全真教启,玄风大扇,东尽海,西迈蜀,南逾江汉,北际大漠,莫不家奉人敬,从风而靡,自昔道化之行,未有如是翕然之盛也。”宋子贞亦言:“金正隆间,重阳祖师王公,以师心自得之学,阐化于关右,制以强名,谓之全真,当时未甚知贵。国朝启运之初,其门人丘长春首被征聘,仍付之道教,天下翕然宗之。由一以化百,由百以化千,由千以化万,虽十族之乡,百家之闾,莫不有玄学以相师授,而况大都大邑者哉。”以上对金末元初全真道盛况的描述,足以证明当时全真道的发展非同凡响。

但如此兴盛之全真道,到了元末明初却逐渐凋蔽而有所不振,至清朝初年,具有龙门中兴之祖称谓的王常月祖师曾经慨叹道:“自七真阐教之后,教相衰微,戒律威仪,四百年不显于世。”值得一提的是,不论道教的发展经历了如何的瓶颈,都能够渡过。

这源于全真道的发展历来都是十分注重随机施教,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前行,或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延展,也可以说能做到与时偕行。如在《云笈七签》中说:“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以言事;制法之士,不足以论理。若握一世之法,以传百世之人,犹以一衣拟寒暑,一药治疵瘕也。

若载一时之礼,以诽无穷之俗,是刻舟而求剑,守株而待兔。故制法者为理之所由,而非所以为治也。拘礼者成化之所宗,而非所以成化也。成化之宗,在于随时;为治之本,在于因世。未有不因世而欲治,不随时而成化也。”有一些礼俗在某一时是适用的,而不在那一时,它或许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说,“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末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对于某些规定也是如此,它需要随顺着世事的变化而制定。

对于全真道而言,其基本上能随着时间的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所以虽几经兴衰,但仍能承传不断,并不时在道教史上展现出新的态势。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恰是全真道的生命力得以绵延不绝的根本所在。

当代道教学者陈耀庭先生就曾指出:“在全真道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有过显赫一时的时期,也有过隐退于宫观、无声无息的时期。前者是显,后者是隐。一个隐一个显,从行为表现上说是截然不同的。但是都是全真道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把握时机的举措。”

那么,传承下来的全真道如何适应当代这个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如何在现代化潮流中稳步发展,甚至再创辉煌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从传统中发掘具有正能量的思想义涵,以借鉴经验,继往开来,让道教限度地贡献于社会,服务于世人。

以泰山碧霞祠而言,自金元两代,泰山很早就开始嗣传全真龙门派的法脉。自明代开始,碧霞元君的影响遍及全国,信众众多,碧霞祠的香火曾一度达至鼎盛。道观住持与道众一方面很好的协助朝廷官员做好每年的朝廷祭祀活动,一方面也积极服务和满足世俗人等的信仰需求,使道观与朝廷、道士与信众相互间都能得以很好的沟通与发展。

今天的碧霞祠道观依然要服务与满足世俗人等的需要,但应是具有正确导向与积极意义的服务与满足,所以泰山碧霞祠提出要“打造原汁原味全真道场”。所谓的“原汁原味”,即挖掘全真道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极借鉴传统道教有益于当代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以展现当代道教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所应践行的优良品质,从而体现当代全真道的风貌与当代道士所应具有的社会担当。本文仅从如下的方面对此进行探讨交流。

一、打造原汁原味全真道场的初衷与时代要求

在进入商品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给人们带来物质满足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系列负面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破坏、生态失衡、道德沦丧、金钱至上等等,这些问题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泰山碧霞祠道观的健康发展,就如同全国大多数道观一样,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商业化的大潮中,使各式各样的承包方式和形形色色的人员往来不断,这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正常的宫观生活与宫观有限的生存空间或资源,甚至破坏着道教宫观的声誉与道士们的健康形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环境中,我们如何建立一道能够抵御外在诱惑的防护墙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根本上说,要建立一堵健康的“防护墙”,把不健康或不应有的行为挡在防护墙的外面,就要持守古德们所提出的“见素抱朴,少思寡欲”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的思想内容,而这也就是打造原汁原味全真道场的初衷与设想。

毋庸置疑,对于有一些新鲜的事物,我们则应该学会适应与容纳,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可是,让道教顺应时代的发展,或做到与时偕行,并不意味着要使道教与世沉浮、随波逐流,而是应持守道德,动静得当,合道而行。

如王重阳祖师说:“修仙之士,学道之流,慎勿狂游而参禅,且莫徒劳而问道,群居慎口累真功,独坐防心积实行,莫为小过而不除,休言微行而不积,心猿紧锁,意马牢擒,三逆散而神宁,六贼剿而意定,缓缓而抽添水火,微微而调息真功,清净寂寥而低下,谦和柔弱而炼心,恭敬于人而有益,般般勘破这行尸,物物休停除走骨。

争奈人人舌辨以为能,个个刚强而为胜,无明火大而为尊,人我山高而独是,处众不取其下,闹处不取其静,欲处而神荒,动处而意乱”(《王重阳集》)。这一段思想内容是对个我行道的一种要求,也是因为其时代的人们多悖离于正途,有违于道德,所以要教化门人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毫不夸张地说,昔时古德的有些智慧在今天看来,对世人依然有着积极的影响与现实的借鉴意义。尤其现在的人们,其心多显现出浮躁,甚至多以逞强充能而不知谦让,以至于我行我素,甚至使坏道败德之事频显,而古德们的许多智慧则可以对坏道败德之人有所正确的引导。这需要从历史中借鉴有益的思想,以有选择地效法和继承。

就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考察时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除此之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从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中,我们都能发现一个主旨,那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9月4日,中国道教协会曾在泰山召开了“弘扬传统文化,坚持正信正行”座谈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并深入挖掘和阐发其符合时代价值的思想内容,这其中还涉及到如何对道教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诸多问题。

正是出于响应中国道教协会的号召,出于更好地学习,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的精神,泰山碧霞祠道观进一步明确提出树立和打造“原汁原味”的全真道形象,以回归“原汁原味”的全真道传统,和打造“原汁原味”的全真道道场的口号,以净化风气,回归淳朴。

这从某一方面而言就是教人们要践行于道德,不能两手忙于非为,双足忙于非践,头脑忙于非想,而是要回归于本来,或者说返朴归真。

在《道德经》中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也就是说,宇宙万物虽然纷纭万端,但最终都要回归于“本来”。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叫明智。不懂得这个道理,恣意妄为,就会充满凶险。

正是秉承着道教的这一思想精髓,泰山碧霞祠道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打造原汁原味全真道场”的理念,以求回归于道教的优秀传统,并使道教的优秀文化能得以弘扬,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信教群众。这符合时代的要求。

可道教有哪些优秀文化值得弘扬呢?简单地说,就以老子所说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三宝思想而言,就很值得世人学习。毋庸讳言,有很多人都认为“不敢为天下先”是一种消极的做法,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行为。

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完全违背老子本意的。试想,在老子的思想中,有一种法水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旨,就在于说明水具有一种水滴石穿和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这种精神实际上也贯穿于老子思想的始终。这至少说明老子的思想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消极的、厌世的、不思进取的,因此把“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理解为消极是不正确的。

可是,既然老子重视进取精神,他又为什么以不敢为天下先做为自己的三宝之一呢?我们知道,老子以“不敢为天下先”做为自己的三宝之一,然而其代表作《道德经》却开了敢于为天下先的先河。

从今天看来,很少能有哪一本书仅仅只有五千言,里面却涵盖了如此丰富的思想智慧,具有如此令人惊叹的大道哲理。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反而成就了能为天下先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具备为天下先的能力,而提倡“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其实质就在于告诉世人应具有谦让处下的心态而已。

然而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他还是不主张敢为天下先的,比方那些不利当今也不利后世的一些做法,诸如敢于对大自然的破坏,或敢于对道德的不践行等等,这自然不是老子所提倡的,实也是不敢为天下先的根本之所在。

那敢于为天下先的根本之所在又是什么呢?就是敢于“慈”和“俭”。“慈”与“俭”历来都是有道者所践行的行为准则。首先,“慈”不仅要慈心于人,还要慈心于物。不论对人或对物都要具有慈善恻隐之心,具有这样的慈善之心,人与人才能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这在今天看来是非常需要的。

而同样需要的则是“俭”。除慈、俭、或不敢为天下先等诸如此类的道教思想,还有许多都是需要继承的,尤其在当今的社会,更值得提倡,因为其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是打造原汁原味全真道场的初衷与设想。

二、打造原汁原味全真道场所倡导的根本方向

开门见山地说,要打造原汁原味的全真道场,就意味着宫观的不少做法需要改变,如改变原来香火立庙、适度商业化养庙的现状,而将庙观的功能转化到信仰立庙、修行立庙、文化立庙等更高层次上来。

围绕打造“原汁原味的全真道场”这一理念,重拾全真道优秀传统,秉持全真道济世利人,尊道贵德的传教理念,从而在利物利人的基础上有所作为,这至少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做起。

(一)倡导修行立身。在《庄子》中说:“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古代有大德的人,首先在自己的身上把道德修养确立起来,然后才能去教化他人,自己的道德尚没有确立起来,又怎么能去教化他人。这说明立身首先要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得以确立。

(二)倡导正信立心。道教主张端正自己的信仰,固守人的纯朴本性,反对虚伪和欺诈;主张坚守节操,不朝秦暮楚;主张以诚待人,不矫揉造作,不口是心非。这些都是道教持守正信的具体体现。所以,泰山碧霞祠从自身做起,实行早午晚三坛功课诵经制度。诵经礼忏本是出家人份内之事,更是道教祖师传承下来的修行法门。坚持每日诵满三坛仙经,是全真道住庙修行的必修功课,这有助于出家人坚固道心,纯正信仰。同时,坚持三坛功课的优良传统,如法如仪诵经,还能更好的向信众游人展示道教优秀文化,以营造浓厚的宗教氛围,促使信众渐生恭敬礼神之心、向道慕德之心,而道众的信仰也会进一步端正而坚定。

(三)倡导正本立己。在《黄帝四经》中说:“正者,事之根也。执道循理,必从本始。”又如在《意林》中说:“源静则流清,本正则末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只要弘道者能做到心思的端正,心中不存有不正的想法,他人也就不敢为非作歹了,这是因为“正”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持守大道遵循其理,也一定要从根本开始。《孟子•尽心上》说:“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大人”就是能端正自己而使外物也能随之端正的人。实际上,大人也就是有道的人或者说为圣人。圣人所行必正,因其所正,才能对他人有所影响而得正。这也给我们一种启示,弘道者想要求得他人为正为或行正行,首先自己需要从根本上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此以来,才能很好地引导他人行正弃非。

(四)倡导教育立人。《管子·权修》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做一年的打算、十年的打算或百年的打算是不同的,尤其是百年的打算,没有比培育人才更为重要的了。种谷是播种一次收获一次,种树是栽种一次获益十次,而培育人才则是培养一次而获益百次。如果能够培养人才并恰当地使用,做起事来就有神奇的效果。

(五)倡导文化立教。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博大精深,其道统源远流长,古往今来的历代祖师或高道大德为我们创作了大量内蕴深厚而义理丰富的文化典籍,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读经、学经、研经、解经、讲经,以当代社会视角来审视道教文化,从浩如烟海的经书典籍中深入挖掘优秀文化加以弘扬,实现传统道教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道教的优秀文化受益于他人的同时,也使道教文化得以不断的完善。

(六)倡导规范立庙。所谓的规范立庙,就是让道观更加的规范化,如我们倡导清除宫观的商业化之风,改变香火立庙的现状,倡导文明敬香、环保敬香的理念,率先在泰山范围内向广大信众游人免费发放环保香品就是规范立庙的具体行动之一。此举,一方面体现了道观的善行,倡导了正信,一方面也对香客文明敬香、环保敬香作了一个积极的引导,这是建设生态道观的充分体现。

另外,为切实贯彻中央十部委《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的精神,碧霞祠主动停止抽签、算命等活动,主张依靠平台劝化世人的不正当行为,而不是借助于那个平台大肆敛财,所以,我们停止抽签、算命等活动,从而坚决把不良的商业化风气从宫观中清除,这就是要回归道教的根本,以纯正信仰,端正行为,纠正妄为,还出家人一个风清气正、信仰坚定的修行之地。

(七)倡导济世立德。《道德经》主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提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的思想主张。我们要秉承历代高道大德的慈悲情怀,以及济世利人的精神,积极开展赈灾施爱、扶危济困、治病救人、心灵疏导等慈善活动,践行道教济世利人的传统美德,践行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古老道德,以体现自身的价值。

(八)倡导和谐立道。道教所倡导的和谐思想,其目的在于使社会稳定,或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道教一贯的追求。在《吕祖无极宝忏经》中说:“劝孝于亲,劝忠于君,劝信于友,劝恤于贫,劝慈于物,劝和于邻。”对于和谐的方面,不论从个人、家庭、邻里之间,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应注重于和谐。老子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通玄真经·上仁》)。和谐思想是道教所一贯追求的,也是泰山碧霞祠打造原汁原味道观自始至终所倡导的。只有道众与道众之间和谐,才能把和谐的理念转化给信教群众,使他人也能践行或持守和谐的思想。

三、结语

在《中庸》中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身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也就是说,不论什么事情,只要事先有所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语言不畅,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出现困窘,行动先有准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这就必须要具有合理的前瞻性,具有极强的开创性,具有智慧的预见性,具有可操作的实践性。

就以围绕打造“原汁原味的全真道场”而言, 泰山碧霞祠便立足当代,着眼于未来。也由于一系列的举措,目前泰山碧霞祠道观面貌为之一新,道众形象不断提升,也不断获得许多信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从而走出了一条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并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良性道路。

有理由相信,爱国爱教、正信正行、打造“原汁原味全真道场”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发展方向。泰山碧霞祠本着“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的正确方向,以求为道教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增添力量。这也需要从自我做起,去积极建构、传承与弘扬道教的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重要的是要在道爱道,在教研教。

总之,今天我们站在全真道的角度去审视当代社会,同时也要站在当代社会的角度去审视全真道,通过这种双向互动,实现道教与当代社会的共同发展。这需要继往开来,充分发掘历史发展中的优秀因子,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增添生机,也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诚达:建设原汁原味的全真道场

泰山碧霞祠道观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距今已有千年历史,1982 年被定为全国重点宫观,1985 年秋正式归还道教界管理。

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泰山碧霞祠现已成为一座重要的道教宫观。泰山碧霞祠道观非常重视与社会发展相契合,并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社会的需求,提出建设原汁原味的全真道观的理念,发展自身,服务人群,弘扬正信,而这也是全真道所一贯提倡的弘道宗旨。展开

初衷与时代要求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在给人们带来物质满足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系列负面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破坏、生态失衡、道德沦丧、金钱至上等等,这些问题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泰山碧霞祠道观的健康发展。

和全国大多数道观一样,碧霞祠道观不可避免地也要面对商业化的大潮,各式各样的承包方式和形形色色的人员往来不断,这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正常的宫观生活,甚至破坏着道教宫观的声誉与道士们的健康形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环境中,如何建立一道能够抵御外来诱惑的防护墙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根本上说,要建立一堵防护墙,把不健康或不应有的行为挡在外面,就要持守古德们所提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观念,而这也正是建设原汁原味全真道场的初衷与设想。

对于有些新鲜事物,我们应该学会适应与容纳。可是,让道教顺应时代的发展,或做到与时俱进,并不意味着要使道教与世沉浮、随波逐流,而是应持守道德,动静得当,合道而行。

尤其现在的人们,其心多浮躁,甚至多以逞强充能而不知谦让,以至于我行我素,甚至使坏道败德之事频现,而古德们的许多智慧则可以对坏道败德之人进行正确的引导。这需要从历史中借鉴有益的思想,并有选择地效法和继承。

2013 年 11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为道教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2014 年 9 月 4 日,中国道教协会在泰山召开了“弘扬传统文化,坚持正信正行”座谈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并深入挖掘和阐发其符合时代价值的思想内容,这其中还涉及如何对道教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诸多问题。

为更好地学习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的精神,响应中国道教协会号召,泰山碧霞祠道观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树立原汁原味的全真道形象,回归原汁原味的全真道传统,建设原汁原味的全真道场,以净化风气,回归淳朴,并使道教的优秀文化能得以弘扬,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信教群众。

根本方向

毋庸置疑,要建设原汁原味的全真道场,就意味着现今宫观的不少做法需要改变,如改变适度商业化养庙的现状,而将庙观的功能转化到信仰立庙、修行立庙、文化立庙等更高层次上来。围绕这一理念,重拾全真道优秀传统,秉持全真道济世利人、尊道贵德的传教理念,从而在利物利人的基础上有所作为,这至少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做起。

倡导修行立身 《庄子》提出:“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这是说古代有大德的人,首先在自己的身上把道德修养确立起来,然后才能去教化他人,自己的道德尚未确立起来,又如何去教化他人。这说明立身首先要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得以确立。

倡导正信立心 泰山碧霞祠道观要求从自身做起,实行早、午、晚三时诵经制度。诵经礼忏本是出家人分内之事,更是道教祖师传承下来的修行法门。坚持每日诵满三坛仙经,是全真道住庙修行的必修功课,这有助于出家人坚固道心,纯正信仰。同时,坚持三时如法如仪诵经,还能更好地向信众游人展示道教优秀文化,以营造浓厚宗教氛围,促使信众渐生恭敬礼神之心、向道慕德之心,信仰也会进一步端正和坚定。

倡导正本立己 《黄帝四经》中说:“正者,事之根也。执道循理,必从本始。”又如《意林》中说:“源静则流清,本正则末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只要弘道者能做到心思端正,心中不存有不正的想法,他人也就不敢为非作歹了。“正”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持守大道遵循其理,也一定要从根本开始。

《孟子·尽心上》说:“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大人”就是能端正自己而使外物也能随着端正的人。实际上,“大人”也就是有道的人或者说圣人。圣人所行必正,因其所正,才能对他人有所影响而得正。这也给我们一种启示,弘道者想要要求他人为正为或行正行,首先自己需要从根本上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人行正弃非。

倡导文化立教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文化博大精深,道统源远流长,古往今来的历代祖师或高道大德为我们创作了大量内蕴深厚而义理丰富的文化典籍。

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读经、学经、研经、解经、讲经,以当代社会视角来审视道教文化,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深入挖掘并弘扬优秀文化,实现传统道教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道教的优秀文化授益于他人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不断的完善。

倡导规范立庙 所谓规范立庙,就是让道观管理更加规范化,如改变香火立庙的现状,倡导文明敬香、环保敬香的理念。泰山碧霞祠道观率先向广大信众游人免费发放环保香品。

此举,一方面体现了庙观的善行、倡导了正信,一方面也对香客文明敬香、环保敬香作了一个积极的引导,这是建设生态道观的充分体现,更是规范立庙的具体实践。

另外,为切实贯彻中央十部门《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碧霞祠道观主张依靠宫观这一平台劝化世人,而不是借助于此大肆敛财。

所以,坚决把不良的商业化风气从宫观中清除,回归道教的根本,以纯正信仰,端正态度,纠正妄为,还出家人一个风清气正、信仰坚定的修行之地。

倡导济世立德 《道德经》主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提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的思想主张。

我们要秉承历代高道大德的慈悲济世精神,积极开展赈灾施爱、扶危济困、治病救人、心灵疏导等慈善活动,践行道教济世利人的传统美德,践行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古老道德,以体现价值。

倡导和谐立道 道教所倡导的和谐思想,其目的在于使社会稳定,或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道教一贯的追求。《吕祖无极宝忏经》中说:“劝孝于亲,劝忠于君,劝信于友,劝恤于贫,劝慈于物,劝和于邻。”

不论个人、家庭、邻里之间,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应注重和谐。和谐思想是道教所一贯追求的,也是泰山碧霞祠道观建设原汁原味全真道场所自始至终倡导的。只有道众与道众之间和谐,才能把和谐的理念传化给信教群众,使他人也能践行或持守和谐的思想。

总之,今天我们既要站在全真道的角度审视当代社会,同时也要站在当代社会的角度审视全真道,通过这种双向互动,实现道教与当代社会的共同发展。这需要继往开来,充分发掘历史发展中的优秀因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诚达:携手行大道 同心奉神灵

张诚达道长简介,泰山碧霞祠主持张诚达道长

2015年9月17日至24日,应台湾谷关大道院的邀请,我有幸代表中国道教协会,与武当山等宫观道众一道,组成共计28人的道教文化参访团,赴宝岛台湾,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八八蟠桃圣会”活动。

展开

在台期间,我们一行受到了台湾同道们的热情欢迎和盛情款待,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了台湾道教活动的宏大规模和热烈气氛,我个人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谷关大道院位于台中县和平乡东关,这里群山耸峙,山岚缥缈,远离尘嚣,是一处难得的清净道场。道院山门金碧辉煌,宏伟华丽。进入山门之后,三座气势雄伟的大殿自右而左, 一字排开,横面宽阔,恢弘磅礴。作为台湾地区规模庞大的道教宫观之一,谷关大道院有着很大的影响。

谷关大道院主殿中供奉道教尊神“瑶池金母”,台湾信众则亲切的称之为母娘,信仰极为兴盛。瑶池金母即西王母,又称王母娘娘,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王母由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的首领,掌管着人间的幸福和长寿,因此,受到中华民族的普遍尊崇,两岸同胞都顶礼膜拜。

在大陆的山东泰山东麓有个王母池道观,传说是王母居住的瑶池之所在,王母曾在那里集聚群仙,举行蟠桃盛会,因此后人于此地创建道观祭祀王母。每年的三月初三,是传说中王母举行蟠桃盛会的日子,这一天,从全国各地前来朝拜王母的信众成千上万,数不胜数,香火十分鼎盛。

而与此相对,台湾信众对母娘的信仰与大陆一模一样,不让分厘,每年农历八月初八,谷关大道院举行隆重盛大的“八八蟠桃圣会”,庆祝瑶池金母圣诞,岛内前来朝拜母娘的信众数以万计,其盛况一样蔚为壮观。

有此庞大的母娘信仰基础,谷关大道院举行的“八八蟠桃圣会”,历经多年经营发展,自然成为了台湾地区规模的道教法事活动之一。尤其近几年来,两岸三地加强了王母信仰的文化交流,中国道教协会连续多年派团参加圣会,更加增添了此项活动的分量。

今年的“八八蟠桃圣会”,自9月18日(农历八月初六)开坛启幕,到22日(八月初十)法事周圆,共为期5天。期间,我有幸与中华玄门总会董事长林秋雄先生、玄祯法师一道,共同举行了拜天迎驾、祝寿献礼、金真礼斗、消灾祈福等科仪活动,与广大信众一道,为国为民祈祷祝愿,共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稷祥和。尤其在八月初八这一天,有3万多名各界人士和信众参加了祈福祝寿大典,台湾地区600余个道教宫观到会朝贺,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和形象登场,真正呈现了万仙来朝的蟠桃寿宴盛况。整个活动规模十分宏大,现场气氛热烈隆重,让人叹为观止。

法会期间,我们大陆道教参访团的每一位成员,与台湾同道一起,在大道院内同吃同住,共同参加每一项科仪活动。经此亲密接触,我个人对他们有了许多切实的感受和全新的认识。

首先,我感叹于台湾道教团体强大的组织能力。举行数万人参与的如此大规模的法事活动,能够保证现场热闹而不喧嚣、隆重而不失秩序,充分体现了玄门总会组织能力强大。据了解,玄门总会实行严格的会员制,凡信徒皆可加入其会员。

所有会员均遵神命,均从扶乩传于每一个人。会员之间以师兄、师姐相称,即便是真实夫妻之间亦是如此。如此严明的组织方式,在此次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玄门总会发动2千名会员参与到活动组织中来,层层分工,人人各有专司,事事各有负责,从而确保活动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

其次,我感叹于台湾同道信仰的虔诚和教风的纯正。台湾同道在道貌形象上虽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都是便服,信徒也大多是居家修行,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信仰。在谷关大道院内,我遇到的每一位信众,无不是面带着虔诚的喜悦的。

他们礼拜神仙恭敬,待人接物有度。凡遇人,皆依道教传统,打躬行礼,即便来参加法会的童子亦教化如此。台湾同道十分注重修行,据了解,玄门总会成员常年食素,持戒修行。在法会期间,凡来参加法会的信众,用斋时从不大声喧哗,哪怕有言语需要,也必定是轻声细语。处处细节都体现着道教传统修行理念。

此次在谷关大道院,我可以感受到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以道相通。两岸道教同根同源、同属一家,两岸信众信奉相同的神仙,共享相同的文化,都受道教的感召,以道教为连接的桥梁,自然融洽的凝聚在一起。

5天的法会活动,两岸道友和睦相处。谷关大道院是中华无极玄门道脉,而来自大陆的我们则是全真玄裔弟子,道派虽然不同,但我们都尊崇王母,都信仰大道,因此我们有共同语言,相处起来自然也就非常和谐、融洽。我们两岸同道一起在道院内生活起居,共同举行道教科仪,共同弘扬道法,没有任何隔阂,也没有任何界限,无比亲切温暖,确有血浓于水之感。

法会之余,两岸道友也经常一起谈论问题,坦诚沟通。我们谈论瑶池金母,谈论道教传统修行理念。通过这些交流,我们之间加深了共通的认同感。我们都认同道教信仰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共同信仰,两岸道教同出一源、同为一家。

我们都认同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都认同两岸同胞同属炎黄子孙、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期盼两岸早日和平统一,两岸民众早日团圆相聚。这些共通点,让我十分感叹,正是道教信仰,使我们的心意高度契合在了一起。

3万多信众到场礼拜,600余宫观前来庆贺。如此盛况还让我看到,不光是台湾的道友,台湾的民众同样尊崇道教,同样受道教信仰的感召。无论身份如何,主张什么,只要你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就会潜移默化的感召着你,让你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膜拜。我想,这正是母娘信仰在台湾如此深入人心、如此影响广泛的原因所在。这也从侧面反应了一种发自内心却含而不露、不彰于外的真实民意基础。

这次的台湾之行,我有幸看到,道教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将两岸信众、两岸同胞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我认为,两岸道教界基于相同的血脉、共同的信仰,应当谨遵道祖的垂训,摈除异见,精诚合作,携起手来,共行大道,共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岸人民必将再度团圆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定能够早日圆满实现。

张诚达:对道教文化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阐释和弘扬

作为一名宗教界人士,我在学习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之后,一方面感到万分振奋,另一方面也深深觉得责任重大。对于习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做好宗教工作四个方面要求,即“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谈谈学习感想。展开

一、贯彻宗教信仰自由,促进宗教和睦,社会和顺。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道教作为产生于中国的本土宗教,是能包容不同信仰、能融入百姓大众的一种宗教。

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许多的道派,吸收了许多民间信仰,从而形成了今日道教文化内涵丰富、信仰神仙体系庞大的显著特点,可谓是熔铸百家,兼收并蓄,充分体现了道教的强大包容性。

道教界要继续发扬恭敬、包容、齐同、慈爱等优良传统,与全国人民一道,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促进我国宗教和睦共存、社会稳定发展而不懈努力。

二、依法依规开展教务活动,弘扬道教传统,抵制商业逐利和奢靡之风。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宗教事务管理,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保护广大信教群众合法权益。国有国法,教有教规,两者都是道教徒必须遵守的。

一方面,道教界要广泛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系列普法活动,促进广大道众和信教群众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养成法治思维,助力法治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回归传统,谨遵祖师戒规,弘扬和建设道教。祖师立教,倡导守戒苦修,立观度人,以道行感化人。

因此,我们要奉行祖师垂训,大力提倡尊道贵德、修行立身、苦己利人的传统道风,坚决抵制不良商业化之风,拒绝世俗名利主义的侵蚀,遵规守戒,潜心修持,弘扬正信,依法依规管理好宫观、开展好教务活动,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尊道贵德的良好形象。

三、坚持独立自主办教,大力加强团体自身建设。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道教协会作为道教界人士的团体组织,要切实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就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和民主管理。

一方面要打造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班子在道教界内部事务中的领导作用。另外,要加强人才队伍和道风建设,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高素质人才,为办好道教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道教本来就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古老的宗教,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社会。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资源宝库。我们提倡弘扬道教文化,就要按照习总书记讲话中说的那样:“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

”把道教中深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念,包括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慈爱宽容、谦让不争、清静恬淡、抱朴守真、劝善济世等,弘扬开来,促进人们心灵净化、公民道德水平提升,为淳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此外,在工作方式上,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宗教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以做好重点工作推进全局工作。”当前欣逢盛世,道教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推动道教事业全面发展,我认为急需从三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严肃道风。道风关系到道教界的根本形象,生死攸关。“打铁还要自身硬”,道教界只有自身道风端正,形象良好,才能真正阐教弘道、导世化俗。端正道风就要回归传统,历代祖师制订玄纲,为道教发展创立了万世不废的金科玉律,只要秉承和恪守祖师垂教,就定能使玄风振扬,道化兴行。

二是培养人才。目前,人才匮乏仍然是制约当代道教发展的主要瓶颈。为培养更多的有信仰有素质的道教人才,使道教事业能够代代相传,一方面要加大道教学院的建设力度,整合资源,完善制度,集中培养一批有学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充实到弘道事业中去。另一方面,重视基层宫观的教化功能,通过制定共有规约和学修制度,使各个宫观成为实实在在的道教徒学习和修行的清静之地,成为道教人才培育的第一摇篮,充分发挥基层宫观在培养人才方面应有的重要作用。

三是与时俱进。紧跟党和政府的步伐,自觉服务于国家中心工作。弘扬邱处机祖师西行精神,跟随祖师步伐,善行天下,用道教慈爱和平、济世利人的精神,为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助力,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友好文化交流,促进互相了解,合作共赢。

另外,响应国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深入挖掘和整理道教文化资源。重视道教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学经讲经活动,倡导道众深入经藏,对道教丰富、古老的教义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阐释和弘扬,为传承中华文明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贡献。

张诚达道长:全真精髓与时代精神

张诚达道长简介,泰山碧霞祠主持张诚达道长

全真教义精髓可归纳为以“三教合一、修真养性”为正道,以“识心见性、清静寡欲”为基础,以“苦己利人、济世救苦”为宗旨,最终达到“功行双全、全真而仙”的圆满境界,其实这就是全真教的精髓所在,也是全真教应该回归的本源,而这恰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安宁、个人安居乐业”有着完美的契合。

展开

首先,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价值目标层面的呼应。

国强民富、国泰民安历来是中国人的美好期许。道教早在创教之初,就提出了“助国”“保国”主张,《太平经》谓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认为“天乃与德君独厚,故为其制作,可以自安而保国者也”。这里的“助国”“保国”表示以某种方式来帮助国家治理,或者保护国家安全,其目的就是期望国家富强、人民富足,道教对价值观“富强”的祈望由古至今一脉相承。

道教宫观的“十方丛林”管理制度,体现的就是民主平等的原则,住持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产生,道众来自十方、去至十方,只要遵守戒律均可共住,平等劳作、同苦共难,体现了道众间的身份平等。可见在全真教,民主这一价值观一直延续至今。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那些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行为就构成了人类文明。丘处机祖师在《长春真人规榜》中规定道众要“见性为体,养命为用,柔弱为常,谦和为德,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又说:“在众者常存低下,处静者勿起尘情。所有尘劳,量力运用,不可过度。

每计庵粮,不可积剩。治身衣物,不可贪求。或常住之物有余者,济赡往来经过贫难之士。”说明全真教在立教之初就遵循苦己利人、先人后己、勇于担当的精神。王重阳祖师在《金关玉锁诀》中要求道众“第一先须持戒,清静忍辱,慈悲十善,断除十恶,行方便,救度一切众生”,其中的济贫救苦、忍辱负重、与人方便等全真教义,实质就是体现了“文明”这一价值观的特征。

王重阳祖师创教之初就明确提出融合儒家的伦理仁义、礼乐法度,佛家的慈悲为怀、好善乐施,道家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其最终目的是“全三教之真”。而丘处机祖师是通过万里西行创下“一言止杀”的丰功伟绩,祖师敬天爱民、慈悲济世的胸怀至今受世人礼赞,成为人类和平发展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上述种种无不是对“和谐”这一价值观的回声响应。

其次,在“平等、自由、公正、法治”社会价值取向层面的切合。

众生平等的思想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及,“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是指人人平等;同时又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众生平等、万物和谐。回到当下社会,人们虽有岗位职业之分、民族地域之别,但在人格、尊严上是生而平等的。所有人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协作、互通有无,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有序完整的有机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历来追求心灵的自由,在道祖老子眼里,“自然”二字是指事物自然而然不被外力所主宰的自由状态,叫做“莫之命而常自然”。相对自然来说,“自由”的概念则更多指向自然人的权利,但是不管是何种状态,都是统一在“道”的范畴之下。能真正做到道法自然之人,心灵必定是自由的。

庄子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种放下羁绊得到的心灵放空是无限自由的。在这里,自由不仅是道教的哲学向往,也是当下社会的价值取向。

法治的根本是公正,公正的目的是惩恶扬善,《太上感应篇》开篇就是对“祸福果报”论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而且明确指出“行善”是得道成仙最重要、最现实的办法。同时道教不杀、不盗、不淫的基本戒律都在教导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这一惩恶扬善的过程中,道教以戒律和果报约束之,使之羞于为、不敢为,国法和戒律相得益彰,体现的正是“公正与法治”的价值观。

再次,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价值准则层面的融合。

王重阳祖师教导世人要尽伦常之道:“与六亲和睦,朋友圆方,宗祖灵祠祭飨频,行孝以序思量”,又谓修道之人必以“忠君王,孝顺父母师资”为首务。马丹阳真人的《立誓状文》也强调“遵依国法为先”。

爱国是道教的一贯思想,因为道教徒首先是国家公民。历史上为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岳飞和关羽,因为精忠报国、尽忠尽义而被奉为道教先圣。全真教作为中华民族万千群体之一,从立教之初就把“爱国”这一价值观作为立教的首要准则。

《道德经》有言“清静为天下正”,王重阳祖师亦认为“清静”在内丹修炼中极为重要,是进入全真丹道修炼的门户。《清静经》有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能常常做到清静二字,天地万物皆归从于你。为何要清静?因为心不清静就无法做到“专心致志以事其业”,静心是敬业的第一步!那么如何静心呢?

经文也说的明白:“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指出遣欲澄心、控制欲望是打开静心大门的钥匙。对当下的指导意义就是,尽职尽责尽善尽美地做好本职工作,淡泊名利,无为守静就是修行,就是积功累德!全真教对清静的重视不啻是对如何“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完美注解。

诚信是全真教最看重的本心;不妄语是道教五戒之一;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是修道的基本准则;《太平经》更是把诚信升上到信仰的层面,提倡“天道至诚、天道不欺、孝忠诚信”,把诚信看成是实现天人合一的纽带,认为至诚即可感动天地,召至瑞应。

又讲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万事必须以正信来加以规范,先有正信方能产生正智,有正智才知正修,有了正修才有可能获得正道,最终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境界。从中不难看出道教对“诚信”这一价值观的虔诚信念。

“趋人向善、惩恶扬善”一直是全真教立教根本,孝父母、忠君师、慈心万物亦是道教所倡导的行善之举。《道德经》把“慈”作为三宝之首,“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的首要特征便是“善”。

另有《阴骘文》满篇皆是劝人行善积德的教诲:“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而且相信做到这一步,必得善神福佑:“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这种以“积功归根”为价值导向的理论体系,反映了道教对“友善”这一价值观的恪守。

当下,全真道众在继承祖师立教初心、利济当世、开悟众生的同时,更要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积极发扬道教的处世智慧和信众的群体优势,积极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在提升全民道德素养、疏解心理压力、促进民族团结、增进社会和谐、保护生态环境、繁荣宗教学术交流等各方面做出贡献,以增进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理解,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用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讯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12月24日16:52:4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luck360.org/186.html
泰山碧霞祠开放时间 碧霞祠

泰山碧霞祠开放时间

泰山碧霞祠2021年开放时间 泰山碧霞祠将自2021年3月20日起有序恢复对外开放。开放后,本庙将继续按照政府疫情防控要求,坚持防控意识不松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请配合遵守以下入庙规定: 一、开...
碧霞元君是泰山奶奶吗,是什么神仙 碧霞祠

碧霞元君是泰山奶奶吗,是什么神仙

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道家神祗之一,隶属天庭正统神明,民间称之为“泰山老奶奶”或“泰山奶奶”,因此碧霞元君是泰山奶奶,除此之外碧霞元君还有“泰山娘娘”、“泰山圣母”等多个别称,均因区域不...
拜泰山奶奶口中念什么,泰山奶奶上香口诀 碧霞祠

拜泰山奶奶口中念什么,泰山奶奶上香口诀

泰山奶奶是碧霞元君民间亲切的称呼,碧霞元君是道家正神,性格善良而正义,是掌管东岳、广受尊敬、特别灵验的神祇。拜泰山奶奶时大家会担心会不会犯什么忌讳,不懂得该如何上香、跪拜、行礼等这些仪轨,咱逐一讲解。...
泰山碧霞祠上香规定,碧霞祠烧香注意事项 碧霞祠

泰山碧霞祠上香规定,碧霞祠烧香注意事项

泰山碧霞祠上香不收费、不要钱,香客可在碧霞祠内领取免费三支环保香支,礼敬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心诚即可,三支香合乎仪轨,香客不必购买或自带香支。 碧霞祠并不反对自带香支,香客满怀虔诚之心而来,有的香客认...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